首页 文化资讯网 多了文创业态 少了商业浸润 千年泗泾古镇焕新“开街”

多了文创业态 少了商业浸润 千年泗泾古镇焕新“开街”

更新时间:2023-03-17 分类:文化资讯网

  泗泾元代始成集镇,绵延千年,素有“郡东十八镇,泗泾第一镇”之美誉。经过多年修缮,今晚,泗泾古镇即将“开街”,约300米的老街样板段率先开放。

  说起江南水乡古镇,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总是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与商铺。今晚“开街”的泗泾古镇,却与传统古镇有些不同。在保护性开发建设过程中,它还原历史风韵、集聚文创业态,尽可能减少商业浸润。来这里的游客,恐怕是吃不到海棠糕臭豆腐了。但是,你可以捧一杯香茗或咖啡,慢慢穿过近千米的“烟雨长廊”,在文艺清雅中赏一场“风花雪月”。

  修旧

  千年风貌今可见

  泗泾古镇的牌楼,位于开江中路与泗泾江川路交界处。从牌楼往里走去,一直到文化路的大约300米,就是这次即将开放的老街样板段。

巢湖区县网

  古时,通波泾、外波泾、洞泾、张泾这四泾之水汇集于此,泗泾也因此得名。泗泾曾是松江地区重要的粮食集散地,是一座繁华的水乡集镇;同时,这里也是上海民间艺术文化之乡。元末明初著名文史学家陶宗仪、明代书画家范允临、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、《申报》创始人史量才……大批文人墨客从这里走出,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。

  2017年,松江区泗泾镇正式启动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性开发建设。文保修缮稳妥推进,目前已全面完成包括史量才故居、马相伯故居等在内的15处文保修缮验收工作。

  “修缮过程中,有两点是比较困难的。”上海泗泾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柴奇伟告诉记者,“其一是不可预见性,比如,一些建筑的大梁看似是完好的,但随着修缮工程一点点推进,才发现内部已经腐烂了,此时我们就要选择一些较老的木材加以更换,以体现历史的厚重感。其二是我们力求修旧如旧,但砖瓦与墙面比较难以修复,于是我们要去外地挑选与泗泾古镇风貌相符、保存相对完好的旧瓦片。”

  值得一提的是,因古时的泗泾往来船只众多,为方便沿河米市交易,沿河而建的长廊顶上都有篷遮雨。于是,泗泾古镇便拥有了一条长约千米的“烟雨长廊”。“像这样的长度,在其他地方比较少见。”柴奇伟说。

  活力

  “风花雪月”待寻访

  修旧如旧的老宅如何焕发新生?由管氏宅改建而成的新华书店“南村映雪”店,便是典型案例。这个名字也有典故:“南村”取自陶宗仪的“南村草堂”,“映雪”则取自元代泗泾藏书家孙道明的书斋“映雪斋”。如今,推开木门,满室书香扑面而来,入目皆是江南水乡的唯美。

  除了“南村映雪”外,相继入驻老街古宅的,还有由吴门琴派领衔打造的古琴文化艺术馆“松风听音”,小林漫画“等一朵花开”阅读艺术空间,茶文化研究中心和乡音茶馆“月栖华明”……它们共同形成了“风”“花”“雪”“月”四个打卡地,为古镇注入全新的活力。此外,赵志刚工作室年前也已启动装修,今年年内实现开放,将打造成戏曲文化传习空间。

  泗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泗泾古镇探索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开放建设模式,即由政府总体把关的前提下,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。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资金压力,另一方面,也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促进要素对接,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古镇开发建设并与古镇共成长的积极性。

  “在社会力量参与方面,我们重点考虑长期在泗泾生产生活的优质企业参与,确保古镇开发建设可持续、更安全,也能让我们的企业家充分感受千年古镇温度。在政策扶持方面,针对文创类、餐饮住宿类、娱乐类等不同业态,制定了弹性扶持政策,做到‘一项目一方案’,让企业更好发展。”泗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。 杭州文体网

  情怀

  “月出有狸”安新家

  “胖胖的小狸,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家!”

  这几天,泗泾老街口的“月出有狸”文创店内,创始人邱怿正忙前忙后,迎接开张。月出狸的创意,出自《山海经》中记载的野兽胐胐。“胐胐样子像狸,长着一条白色的尾巴,饲养它可以解忧。”于是,在她的妙笔下,一只可爱的月出狸就诞生了。月出狸IP结合传统非遗文化、二十四节气等推出不少文创产品,在网上已经积攒了数十万粉丝,“月出有狸”是第一家实体店,也是被称为小狸的第一个“家”。

  之所以选择在泗泾老街安家,只因另一位创始人金一,是土生土长的泗泾本地人。1986年出生的他,对老街上的一切都充满留恋。“古镇开发主打文化产业,这与我们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。‘月出狸’正是想把一些非遗项目、优秀传统文化,用文创的形式传承下来,让更多年轻人和小朋友喜欢。” 国际热点网

  泗泾古镇的建设开发一直引发关注,不少品牌方都前来对接,而在业态植入方面,上海泗泾商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涛有自己的坚持。“许多文保建筑散落在古镇内,我们肯定不能引入油烟味很重的商户,这会破坏整体风貌。因此我们主要对接一些轻餐饮,筛选一些符合古镇特质的品牌。例如,奶茶类店铺有许多品牌来接洽,最终我们选择了一家国风奶茶。”

  温度与情怀,是古镇动人的底色。金一还记得,小时候这条泗泾老街非常热闹。“我们这代人就是在这里,吃着广利粽子、阿六汤圆、泗泾小笼长大的。”广利粽子与阿六汤圆已是区级非遗,名气较响,但泗泾小笼却几近失传。为了留下旧时的手艺,金一专门找来年轻人向老师傅求教,开了一间“泗筱笼”馒头店,想让更多人尝到记忆中的味道。

头条新闻网

  有意思的是,老街上还有一家理发店。那是泗泾本地经营十几年的老店,平时也常为老年人免费理发,做一些公益服务。“许多老人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街都充满感情,我们引入这家店,也希望增添更多生活气息。”沈涛说。本报记者 杨洁

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>>>>>

版权声明: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网络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!
相关文章
新民晚报讯(记者 杨玉红)今天,第二届长三角惠民市集在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0米大厅启动,吸引了沪、苏、浙、皖、闽5地100多家文旅单位,为市民游客奉上一桌“好看、好玩、好购”的文
admin 2023-03-17
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7日讯(记者 成琪)3月17日,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召开的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3月25日至26日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——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将在
admin 2023-03-17
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7日讯(记者 成琪)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目前,我国共认定了155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,其中426项是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项目,约占27%;30
admin 2023-03-17
羊城晚报记者 胡广欣 过去一年里,香港电影票房频频刷新纪录。先是2022年年底《明日战记》以8182万港元票房创下港产片香港票房纪录;之后是2023年1月21日上映的《毒舌律师》(《毒舌大状》
admin 2023-03-17
作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文艺形式,中国动画近年来紧扣时代主题,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推出了不少精品佳作,作品的思想性、艺术性、观赏性持续提升,呈现出鲜明的艺术原创力和强劲的产
admin 2023-03-17
朱忠鹤 最近这段时间,北镇市文旅局局长王莹火爆了网络。短视频里,王莹变身农村大妈——靛蓝色的上衣、深蓝色的花纹头巾,再加上一口“土得掉渣”的北镇土语方言,这一从政府官员到
admin 2023-03-17
3月15日,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、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携手培育和打造旅游专列、航空旅游品牌,推动“十四五”期
admin 2023-03-17
3月5日晚,在太原市青年宫演艺中心观看了蒲剧《中条山上党旗红》。该剧原名《党旗飘飘》,由省蒲剧艺术院演出一团倾情奉献。该剧自2020年首演以来,不断听取各方意见,并在演出中逐步
admin 2023-03-17
□祖磊 陈萍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,强调“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,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推进文化自信自强”。保护、传承、
admin 2023-03-17